案例中心

徐孝元执掌女队!韩国乒协组建「双总教头」新团队剑指奥运突破

2025-07-05

韩国乒乓球协会于 6 月 30 日宣布重大人事调整,正式任命 37 岁的削球名将徐孝元为国家女队教练,同时启用功勋教头崔英日担任总教练,黄成勋回归男队教练岗位。这一「新老结合」的教练团队扩充计划,标志着韩国乒协为应对巴黎奥运周期后国际乒坛新格局,开启了全方位的战略升级。

ROR体育下载

一、「削球女王」转型:徐孝元的「实战派」执教新思路

作为韩国乒坛现役最长寿选手,徐孝元从 2006 年入选国家队至今斩获国际乒联总决赛女单亚军、世乒赛团体银牌等荣誉,其标志性的削球打法曾让丁宁、刘诗雯等中国名将多次陷入苦战。退役后,她马不停蹄投入 KOC 教练资格认证培训,并在仁川机场接受采访时展现出独特的执教理念:「我想成为队员和教练组之间的桥梁,帮助她们哪怕提升 1% 的能力。」这种「姐姐式」沟通方式,被外界视为化解年轻选手心理压力的关键。

值得关注的是,徐孝元将重点强化女队的削球技术传承。她计划针对申裕斌等新生代选手的防守短板,开发「沉浸式」训练方案 —— 通过模拟中日顶尖攻手的进攻节奏,让队员在实战对抗中快速掌握削球战术的精髓。这种「赛训结合」的模式,正是韩国乒协看重的「活教材」价值。

二、「双总教头制」:崔英日与吴尚垠的分工协作

此次教练团队改革的最大亮点,是创新性地设立「双总教头」管理架构。62 岁的崔英日作为战略统筹者,将负责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,包括引入 AI 运动分析系统、建立青少年选手动态数据库等前沿举措。这位曾在 1998 年曼谷亚运会率队击败中国女队的功勋教头,去年作为釜山世锦赛训练团团长,已通过科学训练体系助力韩国队在巴黎奥运会取得突破。

而原主帅吴尚垠将继续专注技战术训练,形成「战略 - 执行」的高效联动。这种职权划分在国际乒坛尚属首次,旨在平衡经验传承与创新突破。崔英日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:「我们会针对张禹珍等老将的体能管理,以及林钟勋等中生代的技术瓶颈,制定差异化训练方案。」

三、梯队建设:黄成勋带来的「动态负荷管理」革命

男队教练黄成勋的回归,折射出韩国乒协对梯队建设的深度考量。这位 45 岁的少壮派教练在 2023 年休斯敦世乒赛期间,协助郑荣植 / 李尚洙组合突破中国选手包夹晋级决赛,其独创的「动态负荷管理法」有效解决了主力选手参赛过密导致的伤病问题。此次回归,他将重点优化男队的双打体系 —— 针对韩国男双近年来「重技术轻配合」的弊病,设计「奇阵战术」以应对中日组合的「技术内卷」。

与此同时,新教练组已启动国家二队重组计划,重点培养 15-18 岁青少年选手。黄成勋表示:「我们会通过增加国际交流赛机会,让年轻队员在实战中积累对抗经验,避免重蹈巴黎奥运会时『大赛经验不足』的覆辙。」

四、战略目标:「三步走」冲击国际赛事制高点

根据韩国乒协公布的「三步走」战略,新教练团队将在 2025 年 7-12 月重点调整队员技战术短板,尤其针对女队进攻多样性不足、男队单打稳定性欠缺等问题展开专项训练。2026 年目标直指亚锦赛团体冠军,为 2028 年洛杉矶奥运会混双金牌突破奠定基础。徐孝元透露,她正在恶补运动心理学课程,希望帮助队员树立「终身投入」的职业观。

为实现这一目标,韩国乒协还同步推进两项配套措施:一是与 WTT 合作增设青少年挑战赛,为年轻选手提供更多国际曝光机会;二是引入「教练 - 球员双向评估」机制,通过季度考核动态调整训练方案。

五、挑战与期待:「经验派」与「创新派」的融合考验

尽管新教练团队被寄予厚望,但其面临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。徐孝元缺乏系统执教经历,如何将选手经验转化为教学能力仍需时间验证。崔英日与吴尚垠的职权边界划分,以及黄成勋「鬼才战术」与传统训练体系的兼容性,也可能成为磨合难点。

不过,韩国乒协技术委员会主席金泽洙对此充满信心:「张禹珍等主力已接近 30 岁,中生代教练的加入将延续技战术传承。我们相信,徐孝元的削球基因、崔英日的战略视野、黄成勋的创新思维,将形成『技术传承 + 战术突破 + 心理建设』的三维竞争力。」

随着 8 月 11 日镇川运动员村强化训练的开启,韩国队的「教练红利」能否在 2025 年底 WTT 大满贯和世锦赛中兑现,将成为检验此次改革成效的试金石。对于亚洲乒坛而言,这一「新老同频」的教练团队重组,无疑为中韩日三国的竞争格局增添了新的变量。

徐孝元执掌女队!韩国乒协组建「双总教头」新团队剑指奥运突破